品味“三花五羅” 探尋冰城“開江文化”
暮春,沉睡一冬的松花江,擁抱著和煦的春風與溫暖的陽光,江面積雪融去,冰面逐漸斷裂。松花江上層層疊疊、片片朵朵的冰塊,歡快吶喊著向前奔去,人們把這種開江的自然現(xiàn)象叫做“跑冰排”。每逢這個時節(jié),沿江兩岸的人們都要舉辦開江節(jié)。松花江古老的開江民俗文化可向前追溯千年。
清明河水蕩 谷雨開大江
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,人類賦予魚類豐富的文化內(nèi)涵,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門類。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,就有“魚”形文字的出現(xiàn),我國作為世界上最早而又最廣泛利用魚類國家之一,形成了獨具特色的“魚”文化。魚作為吉祥多福的意象圖形在中華民族的漁獵文化中源遠流長,更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印記。
4月19日是谷雨,也是哈爾濱市開江民俗文化周啟幕的日子。生活在松花江邊以打魚為生的赫哲族,在打魚中總結(jié)出“清明河水蕩,谷雨開大江”的經(jīng)驗,開江季宜食開江魚。松花江這條母親河,以博大的胸懷哺育了兩岸無數(shù)兒女。清澈的江水中盛產(chǎn)“三花五羅十八子”“七十二雜魚”。其中,鰉魚、白魚尤為名貴。清朝時曾為貢鮮,近代詩人宋小濂曾寫過“四海云深黃鶴遠,一江水滿白魚肥”贊美白魚的妙句,乾隆皇帝也曾寫過詠鰉魚的詩。
祈福祛災(zāi) 開江文化源遠流長
最早最奢侈地享受開江魚的,要數(shù)一千多年前的遼國皇帝了。據(jù)史料記載,遼國創(chuàng)造了“春水秋山捺缽”的體制,春水捺缽主要活動就是釣魚捕雁?!哆|史衛(wèi)營》中記載:“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帳,六十日后至鴨子河(松花江)……卓帳冰上鑿冰取魚……”將捕到的第一條魚(鰉魚)設(shè)“頭魚宴”,然后祭江祭祖,祈求風調(diào)雨順、人壽年豐、多子多孫。同時,女真族等千里以內(nèi)的酋長必須來朝賀。后來,金世宗冊封松花江為“興國靈圣公”,大行祭祀之事。
到了清朝,把酒酹江是康乾兩代帝王的重要祭祀活動。曾詔令修建江神廟祭拜??滴踉诩澜耐瑫r,寫下了《松花江放船歌》,乾隆也有《松花江打魚歌》,足見他們對松花江的鐘愛之情。《關(guān)東搜異錄》中對清帝祭江有詳細的描述。
在民間,每到開江時節(jié),古人在泛舟捕魚之時,都要進行神秘的祭江大典,以此祭奠江中的神靈,表達沿岸兒女對母親河的恭敬和熱愛,也希望水中的神靈能夠保佑漁者的平安。民間亦流傳著用雙手撫摸開江冰,或用開江水凈手的說法,以期祛病祈福、驅(qū)災(zāi)辟邪,求得新一年的平安吉祥和鴻運當頭。
4月必吃開江魚 冰城旅游新名片
時至今日,松花江開江魚已經(jīng)不單單是魚類的概括名稱,更成為了哈爾濱春季旅游標志性“名片”。
什么是開江魚?江北老于頭魚館負責人王女士告訴記者,只有在每年4月中下旬的二十幾天內(nèi)才能吃到正宗的開江魚,其肉質(zhì)鮮美,在中國著名的“四大鮮”中占有一席之地。開江初始,蘊藏著無窮力量的冰塊、江水上下翻滾,在冰排和咆哮江水的拍擊下,“憋屈”了四五個月的魚兒都被喚醒魚貫而出。這些魚兒由于整個冬天的忍饑挨餓,體內(nèi)的脂肪已經(jīng)消耗殆盡、廢物也排放得異常干凈,其肉質(zhì)變得非常緊密、不肥不膩,因此魚肉口感會異常鮮美,與其他時節(jié)的魚有很大區(qū)別。
如何辨別開江魚?胖姐漁村傳承人李強介紹,選開江魚首先要看魚肚子。江魚由于運動量大,肚子上的肉很結(jié)實,摸起來硬梆梆的;養(yǎng)殖魚的肚子摸起來很軟。而且,江魚的顏色略淺,魚腹部發(fā)白,鱗片顏色金黃發(fā)亮,個頭也小一些;養(yǎng)殖魚則顏色深,體態(tài)比較渾圓。此外,也可以用手掰開魚鰓看一下,真的開江魚魚鰓特別新鮮。另外,開江魚由于脂肪消耗殆盡,很肥膩的一定不是開江魚。
開江魚主要包括名貴的“三花五羅”:鳊花、鰲花、鯽花、哲羅、法羅、雅羅、銅羅、胡羅,松花江流域內(nèi)還有史氏鱘、鰉,以及大馬哈魚、烏蘇里白鮭、日本七鰓鰻、細鱗鮭、哲羅鮭、黑龍江茴魚、大白魚等珍貴魚類。福成厚江魚壹號江北旗艦店行政主廚關(guān)士強介紹,開江季,“三花五羅十八子”,還有很多小雜魚都能吃到,其中鰉魚最為難得。鰉魚是極其珍貴的魚種,有“淡水大熊貓”之稱,是開江魚中的極品。鰉魚古代為宮廷御用,如今,經(jīng)人工培育,平常百姓也能吃到了。
哈爾濱日報記者 于博洋/文 王博宇/攝